尊龙凯时是正规平台吗
徐氏“面瘫方”为主分阶段治疗周围性面瘫经验撷英
发布日期:2025-01-23 15:49    点击次数:189

徐氏“面瘫方”为主

分阶段治疗周围性面瘫经验撷英

吴雷、徐爱龙、曾钊慧

摘 要

目的:探讨名老中医徐如恩经验方剂“面瘫方”分阶段治疗面瘫的专病专治及传承使用情况。

方法:以徐氏“面瘫方”为基础,加减化裁用于周围性面瘫,从面瘫早期(急性期)、中期(亚急性期)、后期(稳定期)三阶段入手治疗。

结果:徐氏“面瘫方”为主在治疗效果,治疗周期、后遗症等方面均有显著优势。结果:徐氏“面瘫方”为主分阶段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。

关键词:面瘫 名医经验 传承创新

徐氏“面瘫方”系名老中医徐如恩副主任中医师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所创。徐老系渝东南地区名医,从医六十余载,临床经验丰富,善用经方,巧治时病,多建奇功。尤以诊疗内、儿、妇科诸候为见长,救人无数。笔者自1998年学习该法后,潜心领悟,应用于临床,鲜有少效,现结合心得体会,简要介绍如后,希就正于同道。

一:基本方药及定义

1. 面瘫方组成:黄芪30g、当归20g、白芍30g、生甘草10g、全蝎3-8g、蜈蚣1-2条(去头足)。

2. 方义简解:方中黄芪补气固表是为君药,当归补血活血,配伍黄芪名为当归补血汤,起养血补血作用;白芍酸性柔肝,与当归共用以养血活络,是为臣药;蜈蚣、全蝎祛风通络解痉,是为佐药;生甘草和中缓急、调和诸药,且缓解虫类药毒性,是为使药。

二:面瘫方分阶段使用情况简析

1. 初期(通常指发病10天之内,也称面瘫急性期)

主方使用情况:黄芪30g、当归20g、白芍30g、生甘草10g、全蝎8g、蜈蚣2条(去头足)。加减:迎风热泪加桑叶20g、青葙子15g;风寒甚者加荆芥15g、防风15g;风热甚者加薄荷15g、连翘15g;耳后疱疹者加白附子10g(属寒)、青黛10g外用(属热)。假使此时有面肌痉挛,则加白僵蚕10g。

2. 中期(通常指发病10-30天之间,也称面瘫亚急性期)

主方使用情况:黄芪30g、当归20g、白芍30g、生甘草10g、蜈蚣2条(去头足)或全蝎8g(其中一种)。加减:通常在主方上加丹参15g、川芎10g、鸡血藤30g、赤芍15g、枳壳或陈皮10g,余症调治同前。瘀热重加丹皮20g;湿热重加薏苡仁30g;此刻兼面肌痉挛则加大白芍用量至50g。

3. 后期(1个月以上,也称稳定期)

主方使用情况:黄芪30g、当归20g、白芍30g、生甘草10g、配方加入药物通常为八珍汤和通络药物如:赤芍15g,白术15g、陈皮10g、红花8g、橘络5g、山楂15g、川芎10g、生地黄15g。同时此期常常配合电针或推拿治疗。

三:典型病例

1. 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治疗案例

患者查某,男,44岁,公务员。门诊号48536,就诊于2021年3月6日。

主诉:口眼歪斜7天。患者7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喝水时左侧口角漏水,口角向左侧歪斜。

症见:鼓腮漏风、右眼不能闭合,右侧额纹消失,伸舌歪向左侧。舌脉象:舌质瘀,舌尖红,苔薄白。脉沉细滑。

中医诊断:面瘫(风寒阻络、表虚不固)

西医诊断:特发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

治疗:面瘫方为主加减

药用:黄芪 30g 酒白芍 30g 甘草片 5g 全蝎 6g  蜈蚣 2条 防风 15g 当归 20g 丹参 20g  茵陈 20g 粉葛 20g 麦冬 20g 川芎 10g  陈皮 10g 

三剂,每日一剂,口服。

三天后大为好转,眼裂及口角歪斜均有不同程度好转。原方基础上加减化裁两周基本痊愈。

2. 后期周围性面瘫治疗案例

患者舒某,男,63岁,退休职工。门诊号:50489,就诊于2020年11月13日。

主诉:口眼歪斜2月。患者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角歪斜,左额纹变浅,经外院治疗后稍好转,口干口苦。

症见:左额纹消失,左眼闭合不紧,舌质红,苔薄黄,脉细数。

中医诊断:面瘫(气虚血瘀、化热伤阴)

西医诊断:特发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

治疗:面瘫方加减化裁

药用:黄芪 30g 当归 20g 白芍 30g 鸡血藤30g  丹参 20g 菊花 20g 沙参 30g 麦冬 20g  黄芩 20g 白芷 20g 

三剂,每日一剂,水煎服。

二诊时患者感觉面部好转,但有咳嗽、咳痰,原方加杏仁15g、桑叶15g继进。后加减复诊七次,其服药二十余剂临床痊愈。

四:体会与讨论

中医认为,面瘫特发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,发病机理为正气亏虚,脉络失养,面部经脉为外邪所侵袭,面部两侧络脉气血失去相对平衡,病侧面肌歪向健侧所致。发生口眼歪斜而言。正如同《黄帝内经.素问》所说“正气内存,邪不可干”“邪之所凑,其气必虚”。

现代医学治疗该病,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,促进水肿、炎症及时消退,迅速恢复面神经功能为目标。中医认为,病分新久,疾有轻重,治疗不应一概而论,面瘫治疗也不例外。以患病时间为则,分别按照10天之内、10-30天,1月以上分期,分别治疗。10天以内的发病早期,病机为邪实正盛,正邪相争,往往风寒或风热症状较为明显。此时宜行气活血、化瘀通络,宣散风寒或风热之邪,从而调节面部左右经络气血平衡状态。方药用“面瘫方”全方,黄芪、当归、白芍补血养血,全蝎配蜈蚣是为对药,虫类药搜风通络之力强,生甘草缓和药性且解毒和中。故能很好应对初期面瘫。10天-30天中期面瘫,病机为正邪相争,不过此时邪未净而正渐虚,往往出现气血不足、气滞血瘀,面肌迟缓之象。治疗当调补气血、活血化瘀、舒筋通络为主。此期较易出现口眼角痉挛、往往是气血不足、血不荣筋所致,故此时加大白芍用量,养肝血、柔肝筋、平肝阳,《黄帝内经.病机十九条》记载:“诸风掉眩,皆属于肝”,此时治疗时间延长,此时使用面瘫方应注意虫类药物的使用问题,一是虫类药物多用久用有毒性,二是急性期已过,已无大量使用虫类药物之必要性,故此时通常以主方配伍养血活血的丹参、川芎、鸡血藤、赤芍,再加枳壳或陈皮等行气药是为防止补气活血的雍滞。在1个月以上的面瘫后期,病机往往是外邪去而正已虚。面部经络长期瘀阻,气血不通,面部经脉肌肉长期失于气血濡养,患侧面肌由弛缓状态转入拘急状态。此期患者应补养气血,徐图缓治,不应操之过急。同时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与心理疏导。此时面瘫方的使用原则保留前四味药,不用虫类药,套入八珍汤气血双补,同时选用通络的红花或橘络。针对畏针患者或治疗时间较长的患者将“面瘫方”六味药,炒焦后研为细末,与食用面粉按照5:1的比例温水调匀,干湿适中,敷于患侧面部(额、面),每日1-2次,每次20-30分钟,可引起意料不到的效果。正如吴师机在《理瀹骈文》所言“外治之理,即内治之理。外治之药,亦内治之药,所异者法耳”。

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